如何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(三)
有哪些软件可以助力
在介绍软件之前,我们回到上篇文章说的流程当中,「信息浏览-知识收集-知识处理-知识沉淀」。从这四个流程出发,我们可以简单的梳理一下自己各个流程中的知识存放的位置。
- 信息浏览这里,我主要分为三大类:
- 社交媒体:Twitter,Telegram,邮件订阅,微信,Instagram
- 在线内容:Telegram Channel,微信公众号,电子书,Youtube,部分网页
- 资讯APP:Reeder,今日热点
- 知识收集:笔记类软件,稍后读软件,GTD
- 知识处理:笔记类软件
- 知识沉淀:笔记类软件,脑图软件,Blog
目前我尝试了很多软件之后,最后留下来的都是我比较喜欢和用起来比较顺手的。有些软件普通用户(Normal User)和高端用户(Power User)用起来可能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软件。我多用的是国外的一些服务,所以最好能在使用之前有一个流畅的网络环境比较好。
- 信息浏览工具:这一块的软件我就不多说了,大家各凭喜好选择即可。值得一提的是,需要利用好网页的剪藏工具(印象笔记的剪藏是目前我用过最好的)和各个移动操作系统的ShareSheet来进行,后面我会出文章来详细说明
- 笔记类软件:老牌的大象,现在愈发的臃肿。我现在更多的是拿它当作一个个人Wiki库来使用。至于其他的笔记,都已经转向了Notion,每个内容都是一个block,这个思路真的很强。
- 稍后读软件:Pocket,Instapaper我都长时间用过,最后还是选择Pocket,排版我比较喜欢
- GTD:Todoist,Trello(这一项,在下来的文章中我也会详细聊一聊的)
- 博客框架:
- Wordpress:11年最早建立blog的时候采用的,大而全,操作简便,但是系统要求高
- Typecho:15年迁移成这个框架,官方主力放在其他项目中,这个框架更新缓慢,最终我还是放弃了。插件不是很多,但也够用
- Hexo:17年为了更快的访问速度而迁移,速度很快,配合Git Hook,发文章自带极客范,更新较为频繁的话,还是推荐做一个简单的后台管理
- Ghost:19年本着折腾的想法,投入了Ghost的怀抱。插件很少,主题也少,好在就是特立独行,偶尔发发文章,还算方便
总结
上面说了这么多,只是将我的一些经验分享出来,可能刚开始接触你并不了解的很透彻。这一点关系都没有,先用起来,隔一段时间后再来看看这篇文章,或许你就有新的感受和认知,也希望你能同我一起分享。当然文章中也会有很多没有讲到的地方,后面我会通过一系列的文章,围绕这个「个人成长」的Tag展开,大家一起加油!
PS:这也是我隔了很久之后,再一次尝试写系列文章。这篇文章里面说的一些坑,我都会尽可能的填上。一来是将知识分享给大家,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想让这些知识在我脑里得到更深的认知。
REF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