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 House With No Name

回家的路上在想为什么之前的人那么的才华横溢,尤其是80年代,感觉离我们最近的流行文化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来的。看到一些老照片,大蛤蟆镜,喇叭牛仔裤,卷发和胡子,都是那个时代最新潮的。现在看到三十多年前的照片,并没有多少违和感,因为时代的变迁,加上信息流通的加剧,反而我更加容易的知道之前那个年代。时代就是一个轮回,大师都是一波来一波又去的,历史和经济一样,有波峰也有波谷,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等待。

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很难说要谁去包容谁,包容别人向来是非常困难的。无论是从地域,民族,性别还是年龄上,我们都无法做到包容别人。这一点日本做的比我们好,尽量不去麻烦别人,麻烦了一定要厚谢。其实,想做到这一点,需要一点点同理心,即我深知被别人麻烦的痛苦,所以,在麻烦别人的时候,我就会先尽可能的把自己这一端的事情处理好,避免太过于麻烦他人。

在中国从小孩的教育中就能看得出来,包容永远不会是一个重要的项目,甚至从来都没有教过需要包容那些不同。从小我们就被当作一个个标准化的模板。见老师需要说老师好,男生不能留长发,女生不能剪短发,这些深刻的存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当中。每当看到社会有男生留了长发,大部分的想法都是,这个人好个性啊。但是,真正欣赏或者去追求的人又是寥寥无几,当然我指的不是长发飘飘的男人。当然好的是,中国是发展中国家,整个社会也在不断的发展。现在的年轻人,在包容差异性上面,例如LGBT群体,奇装异服,不同的文化等等,我觉得还是比之前我们那一代好的多了。

社会的变化会越来越好,可年龄的变化会让个体又逐渐回归到保守固执的中年人。就拿我自己来说,都其实变化挺多的。之前那种愣头青的热血,现在也渐渐地被磨平棱角。有的时候,心里总有一股劲不知道从哪里来,呼之欲出,但另外一个平和地声音告诉我没法那样做。就在这样的自我拉扯下,并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,我慢慢地妥协,逐渐的老去。在时间这个维度上,每个人都是一样的,无非是从不同的起点,走到同样的终点。要想让自己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,除了拾遗起丢失已久的好奇心之外,还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。

我很庆幸在想留长发的时候,顺其自然地留了两年,并将它刻在了我的记忆当中。现在看到之前长发的图片,还是觉得有点怪异,但终究我是尝试过,周围的人也包容过,这就已经足够了。现在心中的那团火苗还再燃烧,可就是怎么也拾不起更多的柴火,让它烧的更旺,烧的更久。有时碍于别人眼光,有时碍于自己的身心,有时碍于各种借口,最终都不了了之。

最近偶尔的情绪波动挺大,尤其是思绪在过去式的时候更甚,觉得人生有些酸楚和沮丧。自己什么都还没做,就已经来到三十岁的岁数,感觉没有成功,还是在拼命。夜以继日的投入大量时间在工作当中,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已经被侵占到了边防线。偶尔想放空放空,也不知如何去做。闲下来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好无奈,但转眼又会想**「噢,好像挺正常,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」**。应该说,人生最大的考验还是在修心,让自己先和脑子达成共识,随后再联动肢体行动起来,知行合一,不断前行。

人生就如同小马过河般,外界的人会给你很多的建议,但多半都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视野和立场之上的,最终还是需要自己的去摸索和试错。大部分时候还是需要自己硬着头皮往淌过这条河,脚踏实地的继续往前走。失去或者得到一些东西后,驰骋在自己心中的草原里,终点也就没那么重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