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度书籍回顾
希望 2025 年,大家,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能够沉下心来多看一点书。以前可能在书里想要探求某个答案,现在还是重新专注回「看」和「内容」上吧。在嘈杂的世界里,能够用文字和想象力构造出另一个世界,已经足够浪漫了。
总结
24 年感觉同样是没有多少阅读的时间,微信读书里显示的是 145 个小时,今年还在图书馆借了一些实体书来读,同时也把吃灰的 kindle 拿来当作小说阅读器来使用。但肯定是不会像去年那样达到了 160 小时的水平。在跑步计划没有大变化的今年,这样的结果至少可以表明,中午和晚上的一些时间都用来耍手机了。
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,看长文章(10-20 分钟)的频次在骤降,没有看过几篇,能够有些许记忆的就更少了。原因或许是两个方面,首先肯定是自己的耐心在降低,经常是看了一小会就切出去玩其他 App 了。另外一个方面,便是优质内容的萎缩,或许也没有萎缩,而是我的信息源出了问题。在我看来,前者的问题要比后者好解决,根源性,结构性的问题才更加让人难受。
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答,在 AI 井喷的 2024 年,它对于我的阅读流有没有什么改进?坦率的说,没有。我唯一用的 AI 相关的功能,都是和搜索有关的,鲜少有和 ta 对谈书籍内容。更别说串联不同书籍的内容,用探讨式的对话去聊某个 topic,我都没有尝试过。这一点多少让我感到一些失望,当然不是对于 AI 工具的,而是针对我自己的。手头上有了那么多锤子,但是我却找不到钉子了。
希望 2025 年,大家,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能够沉下心来多看一点书。以前可能在书里想要探求某个答案,现在还是重新专注回「看」和「内容」上吧。在嘈杂的世界里,能够用文字和想象力构造出另一个世界,已经足够浪漫了。
数据
总览

去年就吐槽过微信读书的年报,说它做的很敷衍,没有前两年用心。得,今年直接摆烂,连个年报都没了,变成了食之无味的「阅历」。
10 月份阅读时常骤减,似乎是开始用手机玩一些游戏,记得有个周末第一次接触到「小丑牌」,实实在在的在床上打了一天。这样说,我好像变成了在文章里看到的那群人,自控力极差,稍有不慎就坠入手机的黑洞。
总体上来看下半年看书时间是低于上半年的,有一部分工作的原因,但更多的情况是拿起手机,还是优先的选择了其他 App,即使两台手机的 Dock 上都有微信读书。
内容上还是以小说,散文,社科(非虚构)三分了天下,其余的空隙被一点点工具书所填满。这一点也是 2025 年需要优化的方向,从文学往工具书上匀一点点。
书籍推荐(排名不分先后)
- 《局外人》:在熟悉的世界里当个局外人
- 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:房思琪的痛,我只敢翻开这一次。
- 《夜莺与玫瑰》:王尔德的爱情童话是成年人的挽歌。
- 《推拿》:他们和我们一样,认真的活着。他们看不见我们,我们也难以看见他们。
- 《冬牧场》:地窖里的羊粪,封存了冬牧场的寒冷,当然也包括时间。
- 《最后的耍猴人》:时代的拐点,手艺人的末路。
- 《东京八平米》:用四张榻榻米,过《完美的日子》。
- 《我用中文做了场梦》:亚历的梦是我们视而不见的生活。
- 《我的二本学生》:写作是一盏明灯,照亮了平凡的普通学生。
- 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:理想主义者的胜利,即便是暂时的,它的意义也十分重大。
- 《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》:如果可能,请让大炮再发射我一次。
书籍列表(按读完时间排序)
- 《东京八平米》
- 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》
- 《那些忧伤的年轻人》
- 《春潮》
- 《我们正年轻:百年青春影像志》
- 《时间贫困 : 如何利用时间,决定了我们是谁》
- 《冬牧场》
- 《打造第二大脑》
- 《最后的耍猴人》
- 《菊次郎与佐纪》
- 《追光聚焦·深圳特区报 30 年影像选萃》
- 《手机大脑》
- 《每周工作 4 小时》
- 《阿根廷婆婆》
- 《小而美》
- 《推拿》
- 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
- 《跑者脑力训练》
- 《赶时间的人》
- 《爱吃沙拉的狮子》
- 《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》
- 《鱼翅与花椒》
- 《How bad do you want it》
- 《夜莺与玫瑰》
- 《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》
- 《遇见未知的自己》
- 《记一忘三二》
- 《我的二本学生》
- 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》
- 《局外人》
- 《我在印度的 701 天》
- 《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》
- 《柳林木风》
- 《豆子,芝麻,茶》
- 《学习之道》
- 《李光耀观天下》
- 《我用中文做了场梦》
- 《一生之敌》
- 《为你的生活写作》
- 《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》
- 《生活在低处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