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
前些年我一直认为流媒体毁掉了音乐,将音乐变成了一串特征值,再通过算法关联投喂到用户的手机里。自此音乐不再有专辑,不再有歌词,它们成为了背景音乐,填充在工作,通勤,生活的缝隙里。现在我认为在毁灭音乐的道路上,短视频平台也做了杰出动贡献。用户每滑一次屏幕,它们就用最具爆发力的片段,一次次刺激着用户的耳膜。简单,有力又洗脑,稍有不注意,这些片段就会轻而易举的刻在了脑中,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」。

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Photo by Daniel Schludi / Unsplash

这一年过的如此之快,转个头就来到了年底。每次到了年底似乎都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,反正日历过了这个月就会有新面貌的。当然每每到了年底,静下来一想,也会觉得这句话的可笑。日期仅仅是个数字而已,意义是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上去的。倘若没有人发明历法,没有人规定一年分几个月,总计多少天,所有的记录都诸如「今天是自己出生的 37921 天」。那理论上来说就不存在新的一年,自然也就不存在「新年新气象」了。

最近各大 App 的年底总结都已经上线,我手机装的国内的 App 用的非常少,所以这种感受并不强烈。反倒是月初 Spotify, Apple Music 和 Youtube Music 三家齐上阵,让我对于自己今年的听歌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。我今年几乎没有听什么华语新歌,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华语老歌和一些欧美摇滚。在工作生活中,都被迫听了无数的抖音神曲,乃至于我对于这些调子产生了一些生理的不适感。我实在弄不明白饭店也放这些歌,真的有人能咽的下去饭?

这两年,有一个察觉是,公共交通工具因为法律的要求,外放的人越来越少。可是在一些公共场所里,音箱反而越来越多起来。小吃城在放歌,商场在放歌,奶茶店在放歌,公园里也在放歌。可能刷短视频久了,会给人造成的一种错觉,认为生活是有背景音乐的。我觉得即便有也不会是那些下三滥音效和毫无美感的旋律所构成的。毫不夸张的说,有些歌如果不是依靠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,放到市场里也充其量不过是音乐垃圾。事实上现在短视频的背景音乐也是一个暴利行业,音乐公司能在短时间里产出大量的音乐垃圾,再通过算法的推荐,总是能有爆款带来回报的。音乐产业早已经变成了「市场导向型」,和流量选秀一样,谁会和钱过不去呢。

当然我的本意并不是说音乐要分三六九等,古典鄙视爵士,爵士鄙视摇滚,摇滚鄙视流行。音乐有很强的主观性,不能单纯的用「俗」和「雅」来区分,也不能用「好」和「坏」进行归类。音乐是一种情绪的表达,所以和情绪一样,无法简单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来表述它。只要音乐能调动起你的情绪,那么它就是适合你的音乐。正如上面所说,那些短视频背景音乐在我这里完全将情绪带入到另外一个维度,在某些场合我觉得它们的名字在我这里应该叫「噪音」。无论音乐也好,噪音也好,都有一个特性,那就是自己无法主动去隔绝,就像我们无法隔绝空气生活一样。所以无论是带耳塞,还是带降噪耳机,治标不治本。还不如多走几步路,离开当前的环境。

前些年我一直认为流媒体毁掉了音乐,将音乐变成了一串特征值,再通过算法关联投喂到用户的手机里。自此音乐不再有专辑,不再有歌词,它们成为了背景音乐,填充在工作,通勤,生活的缝隙里。现在我认为在毁灭音乐的道路上,短视频平台也做了杰出动贡献。用户每滑一次屏幕,它们就用最具爆发力的片段,一次次刺激着用户的耳膜。简单,有力又洗脑,稍有不注意,这些片段就会轻而易举的刻在了脑中,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」。